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我院消化内科开展MBM、EPMR、ESD、STER及POEM等国际领先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4-06-12 00:00 本文来源: 消化内科 供稿: 摄影:

    我院消化内科在李延青院长、王青主任带领下,自建科以来始终将消化吸收国内外诊治新技术作为科室发展的重中之重。科室先后开展了MBMEPMRESDSTERPOEM等国际领先的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下面将消化内科创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术)

    随着放大内镜、电子光学染色技术(i-Scan)及超声内镜(EUS)等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日益增高。对于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手术后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但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术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消化内科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胃肠镜检查设备,已熟练开展了放大内镜、染色内镜、i-Scan及超声内镜等检查技术,在学科带头人王青主任的带领下,先后为数十名患者的胃肠道病变进行了ESD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下面将ESD术介绍如下:

    ESD术是指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可以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目前胃早癌ESD术后疗效确切,文献报道5年疾病生存率可达100%;早期食管癌病变局限在上皮或粘膜固有层的5年生存率为100%,病变浸润深度超过粘膜固有层的为85%;结直肠早期癌长期生存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 经口括约肌切开术(POEM术)

    贲门失弛缓症又被称为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结合部(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以及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贲门失弛缓症在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每年约为1例/10万人,男女患病比例相似(1:1.15)。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与食管肌层内奥尔巴赫(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在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该病与感染、免疫等因素相关。该病的疗法主要包括药物、内镜和手术,旨在降低LES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内镜下探条或球囊扩张术、注射肉毒素等微创治疗方法,可短期内缓解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但患者易复发。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进行肌切开的微创新技术,2008年首次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我国于2010年开始将POEM技术应用于临床,经过两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开展该技术最多的国家;我院消化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POEM术,青岛院区消化内科自成立以来已为5名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实施了POEM术,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三、粘膜分片切除术(EPMR):EPMR是指对于范围较大的病变单次无法完整切除病变,采用分次分片切除的方法。

a.直肠巨大腺瘤并重度不典型增生      


 b.EPMR                      


 c.术后1月复查

四、多环套扎粘膜切除术(MBM):MBM原理同曲张静脉套扎术,使用结扎器对准病灶,负压吸引后结扎,使扁平病灶人为造成“假隆起病灶”,而后采用隆起息肉切除法切除病灶。此方法特别适应于切除食管扁平病变。

 

a.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碘染色     


b.结扎皮圈结扎病变

 

c.病变切除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我院消化内科开展MBM、EPMR、ESD、STER及POEM等国际领先新技术
患者服务 科室导航 百年齐鲁 96599预约电话
服务号
订阅号
网站纠错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