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博弈——我院胸痛中心MDT团队在ECMO+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成功抢救多名猝死伴心源性休克心梗患者
2025年上半年,我院胸痛中心多学科团队(MDT)通过高效协作,成功挽救多名急危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急诊科快速精准诊断并实施高效的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重症医学科应用"ECMO+IABP"双循环生命支持技术及后续巩固治疗,心内科急诊冠脉介入团队7×24小时待命并第一时间迅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急性闭塞的血管,使多名反复室颤、室速伴心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死濒临死亡的患者转危为安,为岛城危急重症救治树立新标杆。
生命逆袭实录
患者一:40岁女性患者,于外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出现反复室速、室颤并意识丧失,应用呼吸机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转至我院时,患者仍持续恶性心律失常,床旁超声显示心脏射血分数<10%(正常50%以上)。经急诊科反复除颤及静脉药物升压,心内科张炎主治医师与重症医学科会诊后,决定在ECMO辅助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迅速置入ECMO,建立体外循环支持,在心内科副主任由倍安教授指导下,心内科冠脉介入团队张森及魏玉浩医师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出大量血栓并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重症团队接力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增强冠脉灌注。在双重护航下,患者心脏功能逐步恢复,射血分数恢复至40%以上,意识状态恢复良好,基本可正常回归生活。
图1:ECMO支持下,室颤状态中介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开通后室颤终止。
图2: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图A),顺利介入开通(图B),术中抽出的大量血栓(图C)
患者二:74岁老年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连续出现20余次室颤,意识丧失,生命垂危。心内科孙慧副主任医师考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大,与急诊团队立即启动抢救,进行气管插管后迅速转运至介入室。到达介入室时,患者仍不断出现室颤,反复除颤、应用药物仍不能维持正常心律。重症医学科赵伟医师及ECMO团队迅速置入ECMO,与此同时,心内科冠脉介入团队张森及徐兴晟主治医师迅速建立桡动脉通路,在ECMO支持下同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患者转入ICU接受IABP支持,经过3天治疗顺利撤机,随后转回心内科病房。在心内科主任姚桂华及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迅速康复,恢复至生病前的身体状态。
患者三:76岁老年患者,因大面积心梗伴心源性休克入院,行急诊冠脉造影显示粗大的右冠状动脉中远端完全闭塞,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考虑到患者无法耐受急诊冠脉搭桥,紧急联系重症医学科团队置入ECMO,心内科冠脉介入团队王浩及刘少帅主治医师迅速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及前降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追加IABP支持,患者几乎停止跳动的心脏再次运转起来,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从接诊时的迅速判断,到成功的介入干预治疗;从先进器械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到围术期的精细管理;从心梗后心衰的优化药物治疗,到康复期的持续关怀,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筑牢生命防线。未来,我院胸痛中心MDT团队将继续秉承“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精神,用专业技术优势为岛城及半岛地区急危重症心梗患者提供坚实的生命保障。
科普:
ECMO(体外膜肺氧合)作为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武器”,为无数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生命延续的希望。它由氧合器和血泵两部分构成:氧合器就像是一个人工肺,代替真正的肺完成气体交换。血液流经氧合器时,二氧化碳被排出,新鲜的氧气被注入血液,让血液重新“活力满满”;当心脏功能衰竭时,血泵则扮演着人工心脏的角色,有节律地推动血液在体外循环管路中流动,再把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回人体,保证身体各个器官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同时作为对病变心脏的有效辅助方法,为心脏的进一步诊治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