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间质性肺疾病门诊开诊啦
为提高公众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加强间质性肺疾病的规范管理和治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成立间质性肺疾病专病门诊。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完成初步筛查,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模式为疑难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的诊治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一、什么是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包含200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异质性疾病,主要以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炎症和/或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疾病涉及多学科内容。部分疾病如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和结节病等病因尚不清楚,部分ILD与结缔组织病密切相关。IL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促、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或湿啰音,杵状指,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影,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双肺纤维化(蜂窝肺),大部分ILD的特征是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并存,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引起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为什么要成立间质性肺病专病门诊?
目前整体人群对于ILD疾病认识不足及重视度不高,治疗中患者依从性相对差,且ILD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间质性肺病专病门诊旨在广义上筛查间质性肺疾病,鉴别各类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相关性疾病,完善已知原因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初步筛查;通过包括血清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及冷冻肺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经皮肺穿刺及内外科胸腔镜活检等诊疗手段,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诊断及对因治疗。
专病门诊特色: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进行专科专病诊疗,早期精准识别,有效监测,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定期复诊长期随访,助力呼吸健康。
三、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是什么?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疾病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的诊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模式。为进一步规范诊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患者管理及随访,医院成立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牵头,联合风湿科,放射科及病理科组成的肺间质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MDT诊疗特色:多学科专家专病研讨诊疗,精准精确,针对性强,为患者提供肺间质性肺病一站就诊、多科协同、规范诊疗、动态随访的诊疗服务。
四、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目的意义是什么?
1.对肺间质疾病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治疗手段,获得规范的个体化治疗。
2.应用MDT的理念和方式,为疑难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的诊治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五、间质性肺疾病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流程如何?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就诊地址:博施楼二楼32诊区19诊室
专家简介
刘宝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参与省厅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得山东省抗疫先进个人奖和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
学术兼职:
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副组长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呼吸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
擅长领域:长期从事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危重症的诊治,对于机械通气以及支气管镜下介入可熟练操作。
王志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师承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学组组长于文成教授,长期从事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学术兼职:
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学组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病学组副组长
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发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肺部疾病诊疗分会常委
青岛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擅长领域:间质性肺疾病、肺血管病的诊疗,特别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进展型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肺病,过敏性肺炎,结节病等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有深刻理解。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