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不见”的封堵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
发布时间:2024-11-26 08:34
本文来源: 心内科 供稿:孙慧
摄影: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在学科带头人钟敬泉教授、科室主任姚桂华教授、副主任由倍安教授的支持、指导下,孟庆峰副主任医师带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与心超团队密切配合,结合超声和DSA两种影像技术,圆满完成我院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封堵器植入,帮助一位5年来备受偏头痛困扰的青年PFO患者重获心脑健康。
该患者为一位17岁女性,过去五年来一直被频繁的偏头痛所困扰,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2年前患者就诊于我院发现卵圆孔未闭后因担心手术风险及植入金属封堵器的后续影响,而一直未接受手术治疗。此次因偏头痛发作,遂决定入院行卵圆孔封堵治疗。医院MDT团队深入讨论,结合头颅CT、MRI、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右心声学造影(经胸心脏多普勒发泡试验)、经胸超声、经食道超声等检查,专家团队确定患者偏头痛与PFO有关。PFO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缺陷,可能导致未过滤的血液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偏头痛、中风等。术前的经食道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之间可见“裂隙样”交通(见图1)。考虑到患者有金属封堵器植入后远期临床并发症等顾虑,为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医生团队反复沟通、讨论后,最终选择采用最新上市的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为患者行封堵治疗。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手术很快提上日程。
手术过程中,治疗团队结合超声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影像技术,确保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超声技术提供了实时的心脏结构图像,而DSA则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封堵器在心脏内的位置和形态。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作为一种可降解封堵器,其主体结构将在植入一年后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或被自体吸收,心脏里几乎无异物残留,可有效规避金属封堵器植入后伴随终身存在的并发症等安全隐患,让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未来的生活、求学、工作等有了更好的选择,同时给患者预留了需经房间隔穿刺治疗相关疾病的通道。
手术历时约一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偏头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这一突破性的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心脑健康的希望,也展示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的卓越能力。
孟庆峰介绍说,PFO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25%,大多数PFO患者平时无症状,常因诱发反常栓塞、脑卒中或偏头痛等相关临床综合症而就诊,再排查神经系统病因后,行右心声学造影等检查确诊PFO。目前封堵器植入避免了大窗口的外科手术,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高效PFO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改良创新是实现理想封堵、降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而近期刚上市的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在全球开创了PFO封堵器械可降解化的先河,自问世便为众多专家同道所瞩目。
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操作安全性及封堵有效性与传统金属封堵器旗鼓相当。但长远获益上来看,该新型可降解PFO封堵器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封堵器可降解化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
钟敬泉教授表示:“这次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多年努力和协作的结果。我们很高兴能够为患者提供这种创新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姚桂华教授也强调:“我们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这次手术的成功,是我们团队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患者承诺的践行。”
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成功引进,是我院心内科紧跟医学前沿步伐、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标志着我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器械、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科室将秉承“求新求变”的发展宗旨,再接再厉,为实现“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获益”的目标持续探索,不断精进介入能力、紧跟最新医疗技术发展步伐,积极带动周边医院的发展,以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器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